索 引 号: | 742386635/2017-00201 | 主题分类: | 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管 |
组配分类: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 体裁分类: | 报告 |
发布机构: | 浦口区人民政府 | 生成日期: | 2017-08-25 |
生效日期: | 2017-02-13 | 废止日期: | |
信息名称: | 浦口区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 ||
文 号: | 关 键 词: | 浦口区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 |
内容概览: | |||
在线链接地址: | |||
文件下载: | |||
浦口区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浦口区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一、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6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依法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下,全区上下紧紧围绕“双创高地、智慧新城”发展定位,抢抓江北新区加快发展机遇,全力推进各项工作有序落实,较好地完成了区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三五”的顺利开局。2016年,全区各项主要指标实现平稳增长,增速高于省、市平均水平。预计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20亿元,可比价增长11%;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9.6亿元,同比增长17%;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72亿元,同比增长15.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2亿元,同比增长12.2%;实现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万元,同比增长9.3%。
(一) 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2016年,预计全区三次产业占比为4.8:48.5:46.7,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较2015年提高1.7个百分点。
高端制造业增长强劲。预计全区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1475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比重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家。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预计实现产值860亿元,同比增幅高于规模工业总产值2.1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占工业固投比重达31.7%,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制造业信息化步伐加快,实施两化融合重点项目14项。
现代服务业优化提升。预计全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83亿元,可比价增长12%,实现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776亿元。成功举办江北新区绿色低碳发展高峰论坛,与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战略合作顺利签约,浦口绿色低碳经济获得国家层面扶持。新兴服务业态发展迅速,猪八戒网江苏总部、“阿里云创客+基地”、中国二手设备流通标准化示范基地成功落户。“互联网+服务业”加速推进,永宁街道、浦口经济开发区分别获得省级农村电子商务示范镇、市级电子商务示范园区称号。南京银行和紫金农商行江北新区分行成立。预计实现旅游接待人数12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70亿元。
都市型农业特色发展。新增设施农业面积5028亩、设施渔业面积1140亩,农业机械化水平达86%。农民组织化程度进一步加强,新增区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5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8家。汤泉农业示范园获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认定。休闲农业快速发展,预计实现休闲农业接待游客246.6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7.65亿元。雨发生态园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
(二)创业人才加速集聚,创新驱动深入实施
人才引进培育取得新成绩。引才育才环境全面提升,浦口首获“江苏省人才工作先进示范区”称号。积极对接落实市“创业南京”计划,高层次人才资格评审、技术评审通过率100%,新引进高端人才团队3个,新培育创新型企业家5人。围绕产业特色和载体优势,成功举办“海峡两岸知识产权高峰论坛”、“集成电路与智能终端高峰论坛”、“第一届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启动仪式”等活动20余场,吸引参会人才1500余人次。积极做好第九批科技镇长团对接选派工作,新选派国家工信部、知识产权局等国家部委及985高校科技镇长团团员16名,数量及质量均在全市前列。
创新载体建设取得新进展。充分发挥区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效能,服务企业345家,实现服务收入1.09亿元。创新载体建设加快,与南航合作共建精密和微细制造技术研究所,南京膜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积极推进,中德智能制造研究所、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签约落户。众创空间提档升级,“酷立方”智能企业创造器开园运行,中科蒲公英通过市级备案,亚克众创码头荣获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工大思沃客、高新区北岸创客等获国家级众创空间称号。全区认定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申报省级工程技术中心3家,高新区生物医药谷荣获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科技创新成果取得新突破。2016年,全区实现新增孵化器在孵企业150家、毕业企业15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3家、省级民营科技型企业71家,新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产品106项。产学研合作进一步深化,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113项,久吾高科、日托光伏等一批高层次人才企业快速成长。知识产权战略扎实推进,打造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4家,新申报自主品牌20件,实现发明专利申请量2396件。
(三)重大项目有力推进,要素保障持续强化
招商引资成果突出。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28个,总投资1120亿元,其中“金洽会”上市会成果统计项目58个,总投资671.6亿元,项目数量和投资额均居全市前列。总投资30亿美元的台积电项目以及美国大宗气体研发生产等上下游配套项目签约并实现开工,浦口经济开发区实现集成电路签约项目10个,总投资达300亿元。灵玲野生动物王国、中创为量子通信研发及产业化基地、万企达全球云打印产业园等一批旗舰型高精尖项目顺利签约落户。
项目建设强力推进。提升项目服务实效,台积电项目从签约到开工仅用104天。创新实施项目模拟审批,全年模拟审批项目136个,容缺开展可研报告审查项目63个。切实发挥区重点项目在线管理平台作用,加大现场督查和会办,23个省市重大项目全面开工建设。江苏芯艾科集成电路移动智能产业园等项目加快推进,蜂巢酒店、南京银行综合服务平台基地主体封顶,上汽桥林基地一期、锦湖轮胎一期项目建成,南京集成电路三大公共服务平台等项目竣工运营。
要素支撑作用增强。着力破解土地要素瓶颈,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浦口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的实施意见》,实施增减挂钩项目53个、占补平衡项目16个。积极拓展工业发展空间,实施节地提效企业26家,盘活闲置用地2095亩。强化金融对实体服务保障,制定《浦口区中小微企业转贷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与华夏银行南京分行开展政银战略合作,天印科技等25家企业“新三板”挂牌成功,正阳农村小额贷款公司作为全省首家农贷公司在江苏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加快引入社会资本,对接开展PPP合作项目39个,总投资773亿元,其中,知识产权服务大厦、南医大四附院等22个项目已完成签约落地。
(四)综合改革持续推进,供给侧改革初显成效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深化国有资产管理改革,有序推进区属国有资本退出传统工商业。不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重新制定部门“三定”方案12家、优化6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推动实施不动产登记,发放不动产权证4.2万本。桥林街道获省级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求雨山文创园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全区“营改增”有序落实。
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水泥、船舶行业分别化解产能190万吨、10万载重吨。研究制定《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全区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的意见》,建立信贷风险补偿基金、探索设立转贷基金等,不断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放大PPP对民营资本的准入,进一步改善全区投资环境。
(五)城乡统筹加快发展,生态建设扎实推进
基础设施完善升级。道路网络不断优化,新开工城市道路建设项目45个,提档升级农村公路60公里,完成供水管网改造30公里。公共交通更加便捷,新辟、优化公交线路28条,新增新能源公交车100辆,打通重要道路节点、增设浦珠路机动车道等有效保障长江大桥封闭期间居民出行要求。新增公共自行车站点71个,投入自行车4700辆,“手机扫码租车”上线运行。
环境治理持续推进。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完成年度城市环境综合整治“9322”行动任务,全覆盖拉网式农村环境整治工作通过省级验收。积极推进雨污分流改造,有序推进定向河、城南河黑臭河道整治,朱家山河等11条列入2017年整治任务的黑臭河道实现提前开工。扎实推进垃圾分类收集和无害化处理,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达80%。推进城乡绿化工程,建设完成20公里老山生态旅游廊道和宁乌公路绿色通道,新增绿化造林面积2764亩,全区林木覆盖率达37.6%。
镇村发展魅力彰显。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浦口区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实施意见》,求雨山文创园、科工园等平台载体积极创建市区两级特色小镇。全面完成美丽乡村“十百千”年度工程,整治51个提升村及471个一般整治村,水墨大埝、九华茶坊、西埂莲乡等5个珍珠村投入运营,永宁街道获“2016中国最美村镇”生态奖,候冲社区入选“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之“历史古村”。
(六)民生福祉持续改善,社会治理不断提升
公共服务提质优化。教育资源提档升级,新建和改扩建幼儿园8所,汉开书院正式招生,浦口实小高新分校、琅小天润城分校北校区正式开办,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达85.3%。南京南丁格尔护理学院奠基开工,鼓楼医院江北国际分院实现封顶。完成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4家社区卫生服务站标准化建设,基层医疗就诊率达70.9%。全区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1400平方米。成功举办中国山地自行车公开赛、国际女子半马等高端体育赛事。
民生保障继续完善。着眼群众需求,加大惠民保障力度。全区新增城镇就业2.36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048人,实现再就业10054人,援助困难人员就业432人。深入推进百姓安居工程,开工建设保障房335万平方米、竣工128万平方米。对低保和持证残疾人实施动态管理,实现全区残疾居民医疗保险全覆盖,困难群众医疗救助比例提高至85%。全区实现慈善社会救助支出5223万元、受益2.15万人。居民合作医疗参保23.2万人,预计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扩面1.3万人,城乡低保标准提高到750元/人/月。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4293家,落实精准扶贫“一户一策”。巩固提升居民消费合作社10家。
社会治理深入开展。推进精细化社会治理,搭建“大联勤”四级网络,化解各类矛盾纠纷6500件、社会治安问题4606起,城市、农村和谐社区建设合格率分别达94%、90%,大联勤机制被评为全国社会治理工作优秀典型案例。法治建设满意度达90%,建成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区。开展防范和处置各类非法集资活动,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净化。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居民自治,圆满完成村(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乡贤会实现街道社区全覆盖,吸纳乡贤人士1000余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断推进,完成市民征信系统二期工程,新增信用数据17.3万条,广泛运用到评先评优、低保发放、慈善救助等领域。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生态环境、城市功能配套与广大群众的期盼还有差距,公共服务供给能力要进一步提升;二是民生福祉保障改善还不够到位,富民步伐需要加快;三是产业链基础还比较薄弱,创新驱动的内生动力仍需加强;四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矛盾依然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继续深化。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2017年,全区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两聚一高”、南京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一个高水平建成、六个显著”要求和区第四次党代会“双创高地、智慧新城”部署,继续抢抓江北新区加快建设发展机遇,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城乡功能品质提升和社会民生实事落实,全力推动全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2017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初步确定为:
——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可比价增长10%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0%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1%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1个百分点以上。
各项约束性指标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要求。具体计划(草案)见附表。
三、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以园区载体为突破,推动产业集聚优化
加快园区载体建设。发挥高新区引擎带动作用,依托软件园、研创园、生物医药谷、智能制造产业园、卫星应用产业园等特色平台,做优做强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等主导产业,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企业群体。浦口经济开发区聚焦集成电路、交通装备两大千亿级产业,依托台积电、依维柯、九天高科等领军企业,重点打造集成电路、汽车机车、膜材料等产业集群,加快提升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产业核心竞争力。科工园依托光纤传感产业园、亚克众创空间,围绕工业设计、文化创意、科技服务等主导产业,做到建设提速,招商提效,管理提质,加快兰溪公园、中法产业风情小镇项目建设,提升园区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建设两岸青年创业基地,推进企业组团对台招商,进一步深化科工园对台交流合作。
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围绕江北新区“4+2”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不低于95个,其中10亿元或1亿美元以上重大项目20个。做好台积电、老山生态旅游体验园等重大项目服务保障。大力培育文化创意、总部经济等新型服务业态,加快省高科技投资集团创投大厦、智慧谷总部等项目建设。积极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施“文化+”战略,推进跨界融合,依托创客星智汇、两岸青创园等文化产业园区和众创空间载体,壮大文化企业。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25%,推动投资10亿美元的中国汉舍·汤泉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落地。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持续推动造船、建材等传统产业去产能,深入开展节能减排,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19万吨以内。主动对接“中国制造2025”,鼓励企业开展“四新”技改,以结构升级带动多个产业发展,实现收益上的“乘数效应”,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35家,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5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围绕主导产业和品牌主题活动,发展精致农业,鼓励民宿经济,创新休闲农业发展方式,继续推进农业生态园、示范园区建设,休闲农业综合收入8.05亿元。
(二)以改革创新为驱动,加速夯实发展基础
集聚创业创新人才。围绕江北新区打造“扬子江创新港湾”,推动平台、政策、人才、要素等创新资源集聚,新引进高层次创业人才96人、高端人才团队3个。发挥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优势,全年培养创新型企业家5人,新增科技创业投资同比增幅15%。完善创新人才激励体系,推动形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自由开放”的双创文化。继续推进丝兰湖等人才公寓建设,提升人才服务供给水平。在全市率先探索实施产业人才共有产权房,降低产业人才落户成本,打造创业高地。
夯实科技创新基础。发挥财务、技术、交流、政务四大公共平台作用,提供“店小二”式服务。继续推进中科创新广场等众创空间建设,充分发挥工大科技产业园、膜产业园等载体作用,促进新型创业沙龙建设,新增孵化器在孵企业160家、毕业企业17家,备案市级以上众创空间4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发创新动力,推进膜材料知识产权导航实验区建设,全年发明专利申请量2300件。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130项。
加速重点领域改革。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鼓励支持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全年新注册股权投资机构5家,新增上市挂牌企业12家。继续推广PPP模式,探索财政资金基金化、众筹等运作模式,形成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深化国土空间优化再开发试点改革,抓好闲置土地清理整顿,进一步盘活利用存量闲置用地。筹建土地指标交易平台,全年实施3000亩以上增减挂钩和500亩以上占补平衡。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激发要素资源活力。优化城镇发展布局,试点新型城市行政、土地管理模式,进一步推动产城融合。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权力清单制度,继续推行并完善模拟审批、并联审批、多评合一等制度。
(三)以绿色生态为核心,打造宜居美丽新城
建设特色美丽镇村。加快桥林省级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建设,推进汤泉、星甸等街道新市镇规划发展。结合自然文化禀赋,融合书法、民国、青奥等文化元素,深度挖掘优势产业,强化差异定位、错位发展,做好求雨山中华书法小镇、老山天景生态旅游小镇等特色小镇创建工作。推进美丽乡村全域化,创建11个市级示范村、9个市级特色村和17个市级宜居村,推动水墨大埝创建省级乡村旅游度假区。探索建立美丽乡村浦口标准,采用“美丽乡村+”模式,结合民俗、旅游等元素,深挖文化底蕴,打造村史馆等。进一步突出群众的主体作用,加大与社会资本合作,打响浦口美丽乡村特色品牌,提升美丽乡村产业层级。
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全力推进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及完成“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年度任务,村庄环境整治达标率达100%。继续加大扬尘管控和秸秆禁烧工作力度,实现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97%,完成秸秆机械化还田任务14.5万亩。坚持片区统筹和“一河一策”,扎实推进秃尾巴河、朱家山河等31条黑臭河道整治,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6%,镇街污水处理率达73%,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不断完善绿色通道建设,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6.5%。强化生态发展理念,积极推动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
提升城乡功能品质。全力保障长江五桥建设、312国道宁合高速改造等工程,完成农村公路提档升级72公里。加快推进城西路换乘枢纽主体工程、104国道南京北段改扩建等工程建设,配合推进大桥北路、纬三路、纬七路等连接线快速化改造,打通城市快速通道堵点。继续做好长江大桥封闭维修期间交通保障,推进桥北路网连接工程,新辟、优化公交线路10条。着力解决百姓出行难题,新建公共自行车站点110个,投放自行车4000辆。新增停车泊位1200个,建设桥北区域一体化立体停车场。积极实施主城区景观亮化、桥北地区城市管理专项整治等22项重点工程,主次干道机扫率达90%,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达80%。推进城中村环境整治及18个重点易淹片区消险改造,着重考虑排涝防淹,积极推进新建片区海绵城市建设。
(四)以民生民计为根本,促进发展成果共享
优化配置公共资源。推进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启动桥北片区毛纺厂路、天华东路中小学和桥林新城南京书人实验学校建设,实现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达86%。围绕“12311”医疗服务体系,推进南医大四附院、桥林新城国际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或改扩建工程,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广居民健康卡云卡,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完成率90%。全面推进家庭医生签约,实现重点人群签约服务率达70%,创建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加快推进求雨山文创园等工程建设,加大文化惠民力度,推动文化公共设施提档升级,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1600平方米。优化区、街道、社区、居民小区四级公共体育设施网络,建成全民健身广场35个,倡导全民健身健康生活方式。建成街道级综合服务中心9家、社区社会组织服务站4家。
强化服务民生保障。继续推进精准扶贫,拓宽富民渠道,促进低收入人员增收,转移农村劳动力1850人。深入实施就业优先、创业带动就业战略,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85万人以上,培育自主创业者1000人,援助困难人员就业不低于400人。扎实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化,建成3A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6个,养老机构医疗卫生服务覆盖率达70%。实现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扩面12000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续保率95%。居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由880元/人调整为980元/人。加快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整治,改造老旧小区20个,完成棚户区改造面积90万平方米。继续推动深化物业管理,提升小区居住品质。全年新开工保障房150万平方米、竣工100万平方米。加快推进宝隆时代广场、悦象城等商业配套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商业网点布局。巩固提升居民消费合作社10家。
深化社会治理创新。深化“大联勤+”九大专项行动,创新基层社区治理模式,推动社区差别化治理和品牌化创建,城乡和谐社区建设合格率分别达96%、92%。积极发挥“乡贤人士”在社区治理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支持“乡贤会”等社会组织建设,提高基层矛盾纠纷化解、政策法治宣传、特殊人群管理水平。深入开展平安村居、平安校园等系列活动创建,突出信访事项稳控化解率达100%,村居人民调解委员会矛盾纠纷调解率达98%。不断完善联勤工作体系,建立“大联勤”微信公众号及APP终端,将“大联勤”与大巡防、综合执法下沉等有机结合,法治建设满意度达90%,群众安全感达92%。继续开展以互联网金融整治为主的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处置工作,进一步保障金融生态环境稳定。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现企业、个人信用数据关联互动,进一步扩大信用产品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应用领域。
各位代表,2017年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和省市党代会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我们将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依法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下,按照区委四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的部署,紧紧围绕区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力聚焦江北新区“三区一平台”发展定位,加快推进“四个生态”建设,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