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742386635/2023-58575 | 主题分类: | 农业、林业、水利 |
组配分类: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体裁分类: | 其他 |
发布机构: | 浦口区农业农村局 | 生成日期: | 2023-07-07 |
生效日期: | 废止日期: | ||
信息名称: | 对区政协五届二次会议第0049号提案的答复 | ||
文 号: | 关 键 词: | 乡村振兴 | |
内容概览: | |||
在线链接地址: | |||
文件下载: | |||
对区政协五届二次会议第0049号提案的答复
樊勤委员:
您提出的《后疫情时代,乡村振兴的几点建议》的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乡村振兴推进情况
(一)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环境建设。一是打造全域美丽乡村。因地制宜、按需编制37个实用性村庄规划。申报创建5个省级传统村落,星甸街道王村村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突出全域美丽乡村建设,编制《浦口区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2022-2024)》《浦口区2022年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建成45个市级美丽乡村宜居村,推进汤泉街道美丽宜居小城镇建设项目。永宁街道创成省级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街道,永宁大埝、星甸后圩等5个村创成省级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村。建成4个绿美村庄、3个水美乡村,成功申报2个“美丽家园省级示范点”。二是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深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编制22类设施清单。新建江浦、永宁2个街道智慧广电平台,建成5G基站849个。建成星甸、桥林2个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桥林、汤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二级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完成星甸街道石桥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项目改造、周营河、蒋山口水库等年度河道水库消险工程任务。有序推进175公里“四好农村路”提档升级,完成100公里“白改黑”养护工程,建成75.64公里安全生命防护工程,重建重修8座农桥。三是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制定《浦口区“十四五”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加快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系统谋划推动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提档升级。巩固厕所革命成果,新(改)建公厕10座,确保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全覆盖。推进河湖长制体系向村级延伸,持续改善农村水环境质量,实施10条约20公里农村生态河道建设工程。完善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深化“四清、四拆、四整治”环境整治行动,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任务长效落实,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均达100%。
(二)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实行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培育,强化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三类协同”培训。以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为主要成员,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基层农业社会化服务机构的业务骨干为重点对象,以农村党员、致富带头人和回乡创业的青壮年、退伍军人、大中专毕业生为优选群体,以提高农民的技术为主,结合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美丽乡村等要求,加大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环保技术、农业电子商务等培训力度。二是实施“头雁种苗”专项培育行动骨干队伍。培养跟党走、爱农业、懂经营、会管理的农村骨干队伍。优先考虑党员和积极分子、新型农业经营优先考虑党员和积极分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年轻骨干、返乡创业人员、退伍军人、青年大学生“新农人”等有志致力于“三农”发展的培训对象。2022年遴选13名培育对象参加培训,使之成为产业振兴的示范、人才振兴的骨干、文化振兴的先锋、组织振兴的后备、生态振兴的引领。
(三)乡村振兴,离不开乡风文明建设。一是持续提升乡风文明。提档升级永宁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成江浦和汤泉2个青春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站。强化典型引路,创成全国文明村2个、省级以上文明村2个、市级以上文明村7个,区级以上文明村占比达100%;星甸街道双山村被评为2021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最美志愿服务社区,4人获“江苏好人”,6人获“南京好人”。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开展婚俗改革,推动文明祭扫,稳步推进农村殡葬改革,开展志愿服务进小区、健康跑等各类文明实践活动2068场,受众人群达15000余人次,社会风气持续向善向上。二是全力维护乡村和谐稳定。大力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完善“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机制,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全面提升“雪亮工程”科技防控、社会治理、服务民生能力水平。上半年省测,我区群众安全感达到99%。成功培育1135名“法律明白人”,创成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2家,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34家。
(四)乡村振兴,离不开特色产业发展。一是强化科技兴农。放大农创中心在资源集约、技术集成、产业集聚等优势,聚焦粮食安全、种业创新,推进江苏生物种业产业创新中心、长江经济带粮食产业工程院项目,持续做强育种平台。二是强化主体培育。深入实施《浦口区农业龙头企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试行)》,紧扣特色主导产业,认定区级龙头企业15家、区级产业化联合体4家,落实惠企资金550万元。三是强化项目招引。围绕产业集群打造和产业链补链强链,重点招引有行业引领力的头部企业,目前已签约星甸罗氏沼虾遗传育种基地、友和正信生物基材料聚合技术研发等一批项目。四是促进产业融合。大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围绕优化提升产业链价值链,把经营主体融合、产加销融合、农文旅融合作为有效路径,大力推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选择发展势头好、带动力强的新型农业主体,牵头成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目前全区农业龙头企业63家、示范家庭农场240家、示范合作社76家、产业化联合体11家。积极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仓储保鲜冷链设施,从源头加快解决农产品出村进城“最初一公里”问题,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通过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升价值链。完成丽铭冷链物流仓储运输设备设施及配套设施用房(一期)建设项目。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深入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十四五期间,积极发挥省级生态宜居示范镇村建设引领作用,以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为基础,持续推进和美乡村建设。2023年开展34个市级宜居村建设,实施2个特色田园乡村新建项目,力争创建省级特色田园乡村3个。
二是加强农民就业创业服务。坚持把改革作为关键一招,持续打好农村改革组合拳。鼓励村民搭上美丽乡村、乡村旅游、精品民宿等发展快车,健全农企利益联结机制,支持农业龙头企业通过“订单农业”以及“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实现工农业融合联动发展,稳住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势头。放大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区建设、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建设先行优势,依托不断完善的乡村信息化网络,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数字乡村治理等省级试点任务,实现农业生产、销售等环节数字化、信息化、智慧化,助推乡村业态能级提升,引导资金、人才、技术向乡村汇聚,多渠道增加村集体和农民的分享收益。
三是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升级。坚持把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摆到突出位置,强化园区带动,系统推进园区发展规划、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有效发挥现代农业园区要素集聚、核心引擎作用,助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实现零突破。强化特色引领,聚焦稻米、蔬菜、瓜果、水产等特色产业,着力打造“短而精”优质农业产业链,建设具有特色、较大规模的苗木示范基地,加快构建1小时优质农产品供应圈。强化融合发展,重点补齐精深加工短板,大力推动卖稻向卖米转变,加快培育盒马村,建设冷链村,创建农业产业亿元村。大力推进“休闲农业+”,加快民宿、休闲农业等新业态新产业发展,打造长江五桥城市田园、兰花塘地铁“水稻公园”等农旅融合新标杆。
南京市浦口区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