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 | 742386635/2025-58523 | 主题分类: | 其他 |
| 组配分类: | 统计分析 | 体裁分类: | 其他 |
| 发布机构: | 浦口区统计局 | 生成日期: | 2025-08-27 |
| 生效日期: | 废止日期: | ||
| 信息名称: | 浦口区居民消费与收入关系的实证分析 | ||
| 文 号: | 关 键 词: | 实证研究;可支配收入;消费;线性回归 | |
| 内容概览: | |||
| 在线链接地址: | |||
| 文件下载: | |||
浦口区居民消费与收入关系的实证分析
摘要:当前经济发展处于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双轮驱动的新型工业化路径阶段,GDP增速放缓,而居民消费作为GDP中占比最大的部分,对GDP有重要影响。消费需求是社会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及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又揭示了消费与收入的线性关系。本文采用浦口区2021年至2024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数据,以此为样本来分析收入对消费支出的影响程度,据此提出提高居民收入和刺激消费支出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可支配收入 消费 线性回归 实证研究
一、背景
2025年上半年,浦口区经济同比增长6.0%,比全市经济同比增长高出0.7个百分点,经济增长呈现出较强的韧性。然而经济运行仍存在供需矛盾、房地产行业下行、消费信心不足等现实挑战,叠加就业市场竞争加剧(企业偏好年轻劳动力)、部分人群返乡发展等趋势,居民消费能力与意愿仍面临不确定性。普通消费者更注重区分“需要”(如基本生活支出)与“想要”(如非必需奢侈品),压缩冗余开支成为主流选择。但演唱会、旅行等能创造独特情绪价值的消费被广泛认可,其不可复制的体验属性使其在理性消费框架中占据特殊地位。当前消费市场面临的挑战是政策推动的“消费升级”目标与居民“防御性储蓄”心态之间的张力。如何有效刺激消费需求,让消费带动经济增长,成为现在关注的问题。根据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消费者的当前实际收入是决定其实际消费支出的核心因素,二者存在稳定的函数关系,本文利用浦口区2021年至2024年消费与收入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消费在多大程度上依赖于可支配收入,最终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二、居民消费与收入关系的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及说明
从《浦口区统计年鉴2021-2024》可以查到2021年至2024年浦口区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根据数据建立回归模型,对浦口区居民收入对居民消费的关系进行分析。通过正态性检验、单样本t检验、F检验、拟合优度检验,来提升模型质量和结论可信度。
2021年至2024年浦口区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数据表 | ||
年份 | 人均可支配收入 | 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
2021 | 55715 | 34134 |
2022 | 58377 | 35212 |
2023 | 61157 | 37814 |
2024 | 63840 | 38848 |
(二)模型假设及回归
1.定义变量
被解释变量:人均生活消费支出CS;解释变量:人均可支配收入Y。
2.建立模型
根据确定的变量,建立如下模型:
CS=a+bY+ µ
其中:a为常数,b为回归系数, µ为随机变量,用来解释无法用经济数据计量的量。
研究浦口区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之间的关系,通过SPSSAU作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散点图,浦口区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呈线性增长。

根据以上数据,以浦口区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因变量,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自变量,通过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分析。通过统计软件(SPSSAU)计算,得到以下结果。
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n=4) | |||||||
非标准化系数 | 标准化系数 | t | p | 共线性诊断 | |||
B | 标准误 | Beta | VIF | 容忍度 | |||
常数 | -405.157 | 4616.112 | - | -0.088 | 0.938 | - | - |
人均可支配收入 | 0.617 | 0.077 | 0.985 | 8.006 | 0.015* | 1.000 | 1.000 |
R2 | 0.970 | ||||||
调整R2 | 0.955 | ||||||
F | F (1,2)=64.090,p=0.015 | ||||||
D-W值 | 3.400 | ||||||
备注:因变量 = 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 |||||||
* p<0.05 ** p<0.01 | |||||||
在单一因变量的情况下,接受µ不存在的结论,得到以下模型公式:
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05.157 + 0.617*人均可支配收入
R2=0.970 调整后的R2=0.955 F(1,2)=64.090 p=0.015
3.正态性检验
由于使用数据是时间序列数据,且数据样本较小,需要对其正态性进行检验,以提高统计推断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在正态性检验中,小样本(小于50)时建议使用S-W检验,大样本(大于50)时建议使用K-S检验统计检验。该模型选择的数据为小样本,采用S-W检验。从下图检验结果可知,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均没有呈现显著性(p>0.05),意味着接受原假设(原假设:数据正态分布),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全部具备正态性特质。
正态性检验分析结果 | |||||||||
名称 | 样本量 | 平均值 | 标准差 | 偏度 | 峰度 | Shapiro-Wilk检验 | |||
统计量W值 | p | ||||||||
人均可支配收入 | 4 | 59772.250 | 3505.811 | 0.007 | -1.314 | 0.992 | 0.965 | ||
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 4 | 36502.000 | 2198.225 | -0.016 | -3.869 | 0.930 | 0.597 | ||
* p<0.05 ** p<0.01 | |||||||||
4.统计检验
(1)统计学意义检验。该模型的因变量只有一个,是单样本,采取单样本t检验。从下图检验结果可知,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全部呈现出显著性(p<0.05),意味着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共2项的平均值均与数字0.0有着统计意义上的差异。
单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 | |||||||
名称 | 样本量 | 最小值 | 最大值 | 平均值 | 标准差 | t | p |
人均可支配收入 | 4 | 55715.000 | 63840.000 | 59772.250 | 3505.811 | 34.099 | 0.000** |
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 4 | 34134.000 | 38848.000 | 36502.000 | 2198.225 | 33.210 | 0.000** |
* p<0.05 ** p<0.01 | |||||||
(2)模型的显著性检验。模型的显著性检验,是通过F检验,较大的F值,说明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存在显著关系。本模型的F值为64.090,说明两个变量之间具有较强的显著关系。回归系数的显著性主要看收尾概率p,由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收尾概率p=0.015,小于0.05,检验通过,模型中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显著的,说明方程具有很强的显著性,人均可支配收入对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有显著性影响。
(3)拟合优度检验。常用的拟合优度检验R2,取值在0至1之间且无单位,反映了回归贡献的相对程度,越接近1,回归效果越好,模型的解释能力越强。该模型的R2=0.970,表明浦口区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总变化中,人均可支配收入可以解释生活消费的97.0%变化,模型的拟合优度很好。
5.经济意义检验
从模型中可以看出,当居民可支配收入每增长1元时,居民消费支出将增加0.970元,居民消费支出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很明显符合实际情况,经济意义合理。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回归方程的截距在模型中由a表示,它代表居民的自发性消费行为,并不受可支配收入变化的影响。回归方程的斜率在模型中由b表示,它代表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MPC)是大于0小于1的,由线性回归的结果可知,b=0.617,说明每变动1个单位的收入中,用于消费的变动额是0.617。
三、结论与建议
由此模型可知,居民消费支出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存在线性关系,且居民消费支出受居民收入的影响是显著的,居民收入每增加1%,消费支出增长0.970%。基于目前经济环境运行状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改善收入分配格局,调节个人收入差距和提高消费水平。在“调高”方面,要完善财产税制,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理性运用税收政策工具,在总体上保持中低收入群体税负稳定或降低的基础上,加大对过高收入的税收调节力度;在“扩中”方面,要拓宽财产投资渠道,加快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创新,改善金融服务,构建广大居民收入来源多元化、风险结构异质化、资产存量组合化的理财平台;在“提低”方面,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落实社会救助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完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投入,提升就业竞争力。
二是增加居民收入预期,削弱人们预防性储蓄动机。扩大内需,财政货币政策发力,推出以新基建、新能源等领衔的投资计划,着重于提就业、提增长,持续优化市场化营商环境;加速发展租购并举住房制度建设,进一步降低房地产蓄水池作用和推动社会公平;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利用专项支出着力减轻教育、育儿等负担;完善社会保障政策,积极推进个人养老金体制建设,将预防性储蓄转换为“养老投资”,缓解居民养老等后顾之忧;提振信心,提振实体经济、平台经济等就业主力的信心,进一步释放社会消费和投资潜力,提振日常消费增长速度。
三是正确引导消费方向,有效调节消费结构。推动供给侧改革升级产品供给,实施产业升级和创新,提供高质量、差异化商品,满足消费升级需求;发展多样化消费场景,激活旅游、文化演出、体育赛事等场景消费,丰富体验式消费模式;聚焦特定领域如农产品消费,优化供给端、创新流通端,释放多样化消费潜力,引领供需结构升级。



首页
新闻频道
政府信息公开
互动交流
政务大厅
创赢浦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