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高校院所和产业园区,农创中心以企业为主体、以创新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打造一个科学家、企业家、金融家融合创新的大平台。
一是激发动能,加速实现“0到1,再到100”。推动院士团队、重点企业开展“揭牌挂帅”、联合创新,开展“邻里合作、跨界合作”30多项;推动入园企业与中国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等省内外知名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50多项。在浦口区,实施引领全区农业发展行动,落地农业微生物菌剂中试研发平台等近10个产业化项目,建设数字化示范无人农场等高科技应用场景50多个;在南京市,与各个涉农区建立联动发展机制,落地智慧太阳光型植物工厂、特种花卉(朱顶红)种植基地等高科技应用场景60多个;在江苏省内外,与徐州邳州、宿迁泗阳、安徽滁州、新疆伊犁等30多个涉农市县、产业园区建立合作关系,输出近百项入园企业技术产品。
二是夯实底座,“创新种子”长成“产业大树”。农创中心落户10多个高价值创新平台,获批建设“智慧农业、蔬菜育种、智能肥料”等领域6家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建成投用,并支持入驻企业建设创新中心、实验室等,形成科研平台集群。针对农业特点,从室内走向室外、从大楼走向大田,就近就便布局500亩西江口“四新”成果孵化展示基地、4248亩兰花塘稻麦产业创新基地等近5000亩中试孵化展示基地,为企业团队提供创新成果中试、孵化和展示推广空间。
三是完善生态,“矢量效应”不断释放。在硬件设施方面,面积56万平方米的科创载体全面建成,5栋百米塔楼提供高品质、高标准办公环境,3.5万平方米公共实验区实现科研服务开放共享;在生活配套方面,食堂、超市、咖啡厅、酒店、人才公寓等商业配套一应俱全;在企业服务方面,上线智慧园区平台系统,配备一站式服务中心,集成金融、法务、咨询等多方面功能,提供贴身的“店小二”式服务;在资金扶持方面,成立17.8亿元科创投资基金,探索“创新—创业—创投”发展闭环。截至目前,入园企业团队累计申请专利600多件,参与多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编制,3家企业荣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二等奖,10多家企业获评全国数字农业农村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优秀案例,高科技成果和产品不断涌现,形成农创中心“十大技术、十大产品、十大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