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行政争议类型多元、化解难度加大的挑战,区司法局以“提效、联动、暖心、强基”为导向,通过四举措破解争议化解堵点,2025年以来行政复议案件平均办理周期缩短30%,实质性化解率达45%。
一是流程再造,构建“高效复议”新体系。推行“复议申请一窗通办”,整合“咨询、收件、补正、告知”全流程服务,窗口人员一次性告知申请材料清单,对材料齐全的当场出具《受理通知书》,对需补正的提供“补正指引清单+示例模板”,避免群众“多次跑”,平均受理时间从5个工作日压缩至2个工作日。此外,建立“简单案件快速审理机制”,对事实清楚、争议单一的案件,采用“书面审理+电话沟通”模式,30日内办结;对复杂案件,1日内确定承办人,60日内办结,避免案件积压。今年以来,快速审理案件占比达40%,平均办理周期缩短至35天。
二是跨域联动,织密“协同化解”新网络。建立“复议+行业专家”协作机制。针对知识产权、生态环保、工程建设等专业领域争议,组建“行业专家库”,案件审理中按需邀请专家参与论证,解读专业标准、出具技术意见。例如,在某企业因“废水排放超标”被处罚的复议案件中,邀请环保领域专家现场核查企业排污设施,出具《污染程度评估意见》,既为案件审理提供依据,也帮助企业明确整改方向,最终促成双方和解,打破复议机关单独办案局限,破解专业领域、跨区域争议化解难题。
三是温情服务,拓宽“暖心化解”新路径。对受理的每起案件,在送达《受理通知书》《答复通知书》时,同步向当事人释明复议流程、审理重点;作出复议决定时,注重释法说理,明确法律依据、争议焦点及决定理由,避免当事人因“看不懂”引发二次争议。建立特殊群体绿色通道,对老年人、残疾人、低收入群体等特殊申请人,安排专人协助填写申请材料、上传证据;对行动不便的,提供“上门受理”服务;对涉及民生保障,启动“优先审理”,今年已为特殊群体提供便利服务20余次,优先审理民生类案件10余件,平均办理周期缩短至20天。
四是固本强基,夯实“规范执法”新根基。以复议案件为镜,强化对行政机关的监督指导,从源头减少争议产生。建立“复盘反馈”机制。每季度梳理复议案件中发现的行政机关执法问题,如程序缺失、证据不足、法律适用错误等,按需召开问题整改座谈会。推行“以案促改”,组织“案例宣讲会”,通过“还原案情+分析问题+整改建议”的方式,指导执法人员规范履职。今年因执法不规范引发的复议申请减少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