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尊敬的各位领导、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首先欢迎大家的到来,请允许我介绍一下出席本次新闻发布会的有关部门:区委宣传部、区人社局、区融媒体中心、区信息中心。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媒体有新华网、新华日报、南京日报、现代快报、南京晨报的记者朋友。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包含两项内容:一是由浦口区人社局通报2021年度“浦聚力量 智引英才”活动情况;二是媒体提问。下面,首先请浦口区人社局局长黄荣通报2021年度“浦聚力量 智引英才”活动情况,大家欢迎!
黄荣: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新闻媒体的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参加浦口区人社局2021年新闻发布会。借此机会,我代表浦口区人社局全体干部职工感谢社会各界对我区人社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区人社局始终坚持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突出稳就业、保就业工作主线,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突出精准对接,通过市场导向与政府促进相结合、聚焦重点产业急需人才,采取“靶向引才”、“院校问才”、“千里寻才”及“诚心留才”的“四位一体”工作措施,打造引才聚才“浦口模式”,构筑人才高地,为“强富美高”新浦口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下面,我着重从四个方面,向各位介绍浦口区2021年度“浦聚力量 智引英才”活动的开展情况。
一是“靶向引才”,全面梳理主导产业重点企业人才需求。突出“人才+需求”,多渠道摸清区内主导产业重点企业各层次用工需求。主动上门走访座谈,与企业负责人面对面交流,全面了解企业用工情况,建立企业基本情况和岗位信息库;开发“企业人才用工需求”调查小程序,扫码即可更新人才、用工需求,及时、动态掌握企业阶段性用工需求。从用工需求出发,明确了引才工作的“靶向”。活动筹备期间,累计收到反馈的调查表156份,征集招聘岗位247个,用工人数需求4690人。
二是“院校问才”,匹配专业及生源情况,精准确定招聘线路。突出“人才+高校”,立足区内企业用工需求,精心挑选合作高校。整合公共就业服务资源,综合考察高校地理位置、专业设置、生源信息等多方面因素,力求实现企业的人才需求与高校资源、学科优势高度契合,为长期的校地校企合作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将企业的技能人才需求放在突出位置,兼顾职业和技能院校。活动期间,与全国29所本科及以上高校、28所高等职业院校建立合作。
三是“千里寻才”,组织赴外招聘,以优质岗位招贤纳士。突出“人才+诚意”,面对面交谈、点对点介绍,企业入校实现“零距离”招聘。组织区内主导产业重点企业赴安徽、山西、甘肃、重庆和成都等地18所院校,累计开展线下校园招聘会20场,招聘专业涵盖材料集成电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机械电子、通信工程、软件工程,与区内企业人才需求的专业匹配度较高;累计收取高质量简历2893份,与会企业初步达成意向1003人,有效缓解了企业“引才愁”、“招工难”的问题。
四是“诚心留才”,推介浦口就业环境,以最大诚意留住人才。突出“政策+合作”,对接25所院校举办浦口就业环境推介会10场,全方位展示了浦口区的人文历史、自然生态、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人才政策及园区的产业优势;邀请合作院校、企业建立微信群,制作院校通讯录,推进了校企深度融合发展,架起了企业与院校沟通的桥梁。深入开展“百校对接”,邀请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等19所知名高校共聚浦口,参观园区企业,签订“政校企”战略合作协议、“订单班”项目合作,建立技能人才基地。
下面,我从四个方面,向大家介绍下浦口区2021年度“浦聚力量 智引英才”活动取得的具体成效。
一是建立了一套市场化的人才引进服务机制。
引入第三方专业人力资源机构,充分发挥其市场化资源等各方面优势,拓宽了院校毕业生“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服务范围,健全了校内校外资源协同共享的就业服务体系,在合作院校聘请“引才专员”,为学校、学生与企业搭建桥梁,促进院校订单班等项目合作,促进毕业生就业和企业引才。
二是打造了一个高效化的校地、校企合作“朋友圈”。
活动期间,签署校地人才战略合作协议4个、校地就业合作框架协议34个,校企合作项目协议11个、“订单班”合作项目2个,挂牌4个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推动了人才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拓宽了人才引进新渠道。
三是树立了一个专业化的招才引才品牌。
区人社局以“浦聚力量 智引英才”主题项目为工作抓手,力求打造浦口区“招人无忧”品牌,紧盯就业领域关键环节和突出问题,瞄准适合“浦口模式”的重点人才地区和重点群体,提供持续靠前、专业化的服务,制定更加精准有效的举措,得到了院校师生和企业的一致支持和好评,提升了引才聚才“浦口模式”的知晓度、影响力,让企业满意。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和各位媒体朋友,2022年,我们将继续组织“浦聚力量 智引英才”系列活动,促进更多校企合作,促进 “朋友圈”到“共建圈”转变,强化“百校对接”磁吸效应。同时,建设主导产业重点企业招聘联盟,助力集成电路、高端交通装备制造等地标性产业链高端人才引进和蓝领人才工程建设,进一步确保企业招人无忧。最后,再次感谢大家对人社工作给予的关心与支持!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黄局长。下面进入媒体提问环节。(略)
主持人: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参与。